基坑開挖的應急預案有哪些?
根據工程所處的水文地質條件及施工特點、自然環境條件,對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塌方、涌水等類似突發事故,設置嚴密有效的監測系統,做好預控工作,一旦出現苗頭,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防止事故的發展擴大。
1、應急內容
工程一旦發生事故其直接損失和社會影響將遠大于一般的土建工程,因此在施工中采用風險管理的科學方法,全過程、全方位地分析、監督、控制、處置各種風險因素,確保工程安全。為此,施工單位應編制本工程的圍護結構施工、基坑開挖施工的應急內容建議如下:
A、坑底出現流砂;
B、基坑縱向邊坡失穩滑坡;
C、坑底隆起;
D、基坑圍護結構位移過大;
E、圍護結構缺陷,導致基坑開挖階段滲漏水甚至涌土、噴砂;
F、周邊建(構)筑物出現不均勻沉降和危險性變形。
2、應急預案
(1)坑底出現流砂
A、停止開挖基坑
B、回填土方壓住流砂
C、分析原因,制定進一步對策:采取坑內降水補救措施,降低地下水位,阻止流砂的發生。將板樁緊貼圍護結構打入坑底。增大圍護結構入土深度,減小動水壓力,阻止流砂發生。
(2)基坑內縱向邊坡失穩滑坡
A、如邊坡坡度太陡,修復邊坡時應放緩邊坡。
B、加強基坑周邊地面明排水,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地面水侵入基坑。
C、采取邊坡內、外降水的補救措施。
D、修復塌方或滑坡的邊坡前,先在坡腳外做臨時支護,再按安全坡度放坡修復邊坡,并做好護坡工作。
(3)坑底隆起
A、加設基坑外沉降監測點
B、坑內加載或坑內沿周邊插入板樁防止外土向坑內擠壓,坑底土體降水處理。
C、坑內按實際情況作坑底地基土加固,然后挖至標高。
(4)基坑圍護結構位移過大
A、立即停止開挖,在薄弱部位緊貼土面設置臨時支撐,控制圍護結構繼續位移。
B、根據監測報告和位移情況,找出圍護結構位移原因,制定具體對策。等到坑內井點預降水達到降水深度,坑內外地基加固土體達到齡期或設計強度時再開挖基坑;嚴格執行分段、分層、分塊、限時開挖要求,限時支撐到位的基坑開挖原則。
(5)圍護結構缺陷,導致基坑開挖階段滲漏水甚至涌土、噴砂。如果開挖過程中發生滲漏,應視滲流部位、流量、滲漏點大小分別采用下列方法:
a.如果滲漏點局限于開挖面以上,且滲漏量不大,宜采用雙快水泥抽槽壓注聚氨酯的方法封堵。
b.如果滲漏點局限于開挖面以上,且滲漏量不大,宜在滲漏點打入泄水管,用鋼管和雙快水泥封堵泄水管周圍,待周圍封堵材料達到強度后關閉泄水管閥門。
c.如果滲漏點延伸自開挖面上至開挖面以下,應在基坑外滲漏點附近壓注雙液漿,注漿采用壓力控制,最高壓力不得超過 0.3Mpa。
d.如果滲漏點延伸自開挖面上至開挖面以下且流量較大,應在基坑內局部回填至流量減小后,在基坑外滲漏點附近壓注聚氨酯。
e.如果滲漏點不明,水流自開挖面下向上涌出,應立即停止開挖,局部回填直至滲漏停止,然后采取上述基坑外注雙液漿措施。
f.如果滲漏水流混濁,且滲漏時間較長,應注意滲漏點附近可能存在嚴重的土體流失,出現空洞,此時嚴禁重型機械靠近,并應立即采用振管注漿方法填補空洞。
(6)周邊建(構)筑物出現不均勻沉降和危險性變形。
A、停止降水或控制降水水位。
B、采取回灌井回灌。
C、采取其它措施,例如沉降量大的一側進行注漿等措施。
3、應急材料
A、黃砂:在基坑施工發生周邊建筑物位移、變形異常后,在補救措施中常會牽涉到用黃砂在細部回填,故現場將預先儲備黃砂,并準備尼龍袋和袋裝砂;
B、型鋼:基坑發生周邊建筑物位移、變形異常,支護結構位移異常后,利用型鋼在基坑內架設支撐等方式減少基坑的變形位移,阻止情況進一步惡化,現場應預先儲備 H 型鋼、角鋼等鋼材。
C、發電機組:基坑降水施工過程中、基坑報警搶險過程中,一旦發生停電事故,應啟動備用發電機組保證正常供電。發電機組功率等參數應滿足現場需求。
D、此外還應備用足夠的電焊機、吊車、挖掘機等與基坑應急搶險有關的其它裝備。
版權保護: 本文由 沉降之家 原創,轉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nxkjtj.org.cn/bianxing/122.html
- 上一篇:小角法原理及在基坑水平位移監測中的測量步驟
- 下一篇:基坑土石方開挖有哪些技術要求
相關文章
- 2018-12-08·基坑變形監測的巡視檢查有哪些內容
- 2018-12-03·基坑變形監測什么時候開始監測最合適?
- 2018-11-12·基坑深層水平位移監測如何進行分析
- 2018-11-03·基坑監測過程中需要的注意事項匯總
- 2018-11-02·基坑監測邊坡水平位移及豎向位移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