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設計、施工及監測和維護
降水設計
1)降水施工不得影響附近路面道路交通運行,并不得影響周圍環境。
2)降水方案必須考慮對基坑降水井周邊50m范圍內所有建筑物、重要地下管線的影響。需要在臨近建筑物附近設置一個觀測井,降水開始時,觀測水位變化,確定影響程度。
3)根據基坑開挖深度,按照設計要求標準段要求降至基底以下0.5m;十字交叉口段要求降至基底以下2m。
4)井點系統涌水量的計算以無壓非完整井的理論為依據進行計算,根據設計圖提供的地質資料,粉質粘土滲透系數K=1m/d。降水計算以經驗公式計算,以抽水試驗檢測。
深井施工工藝
1、施工準備
1)選用GPS158循環鉆成孔、混凝土管和濾管、碎石等。
2)泥漿處理:成孔中形成的泥漿采用離心泵抽至環保車及時拉走,保持施工場地干凈。
3)現場供電、供水保持正常,場地平整。
2、施工工藝流程定位→成孔→清孔→下濾管及井管→井壁外回填粗砂及封口→洗井→下泵→試驗抽水→正式抽水→觀測井水位檢測。
1)測量定位:用GPS、水準儀確定井位、井深,并嚴格按照設計井位成孔(井距基坑邊1m~1.2m)。
2)成孔:采用GPS158循環鉆進工藝。人工埋設鋼制護筒,護筒裝好后開始鉆進成孔。鉆孔采用膨潤土造漿護壁,重點控制成孔垂直度偏差小于1%。
3)清孔:探測孔深滿足設計深度后,進行清孔,采用15mm~30mm的膠管插入井點管底部進行注水清洗,直到流出清水為止。
4)下管:下管前仔細檢查濾網包扎質量(在濾管外圍采用兩層紗網和棕皮包裹,再用10號鉛絲扎緊),開始向下落第一節,第二節與第一節接口,外側用竹板圍住,10鉛絲扎牢,開始安第三節、第四節……,為了保證井管不靠在井壁上,影響填濾料厚度,在井管上加設扶正器(門形鋼管架)。井口應高于地面20cm以上。在管底加焊5mm厚鋼板,防止潛水泵在抽水時堵塞。
5)填濾料:井管吊放好后沿井管周圍均勻投放濾料,濾料為經篩選的由粗砂和細碎石(3mm~8mm)組成的濾水材料,濾料填至井口下0.8m~1m左右時用粘性土填實夯平。
6)洗井:采用空壓機和活塞聯合洗井,直至井口翻出清水為止。成井后及時洗井,間隔時間不要超過8h,防止泥砂土、礫料一起凝固后堵塞濾管上的濾孔,給洗井造成困難。
7)水泵:在下井前,專業人員必須對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統做一次檢查,在試轉3min~5min后,若無問題,再下井。安裝完畢進行試抽水,滿足要求再轉入正常工作。
降水監測
因基坑降水井周邊50m范圍內有移動公司建筑物、重要地下管線,需要指定專人在現場監控。
1)降水開始后,必須對各降水井的水位、出水量、水質進行同步觀測。
2)降水未達到設計要求水位前,應每天進行3次水位、出水量觀測。當水位達到設計要求水位后,每天進行2次觀測,直至水位穩定。
3)根據連續觀測到的水位變化與時間的關系,繪制水位下降值與時間關系曲線,為下一步降水開挖提供參考。
4)加強對地表和地下管線沉降觀測,繪制沉降值和時間的關系曲線,預測沉降發展趨勢,為采取預防措施提供依據。
降水施工如何做好
1)降水效果好壞直接影響到綜合管廊施工質量和進度。因此井點降水施工應嚴格按24h排班規范管理;控制好每段降水時間、降水深度等動態信息,為安全、順利、快速完成超深基坑施工創造條件。
2)基坑降水要與基坑支護和開挖方案同時設計考慮。交叉口段管廊降水時間盡量壓短,我們控制在45d。在綜合管廊施工完畢,回填至自然水位后及時封井。
3)深基坑降水時,對降水井的降水時間、降水深度、降水范圍進行控制。根據施工進度和作業面土質的變化,以及對觀測數據的分析,選擇開啟降水井并確定降水時間,絕對不能為圖省事而全面降水,造成大面積地表下沉的病害。
4)在降水施工中必須設50kW發電機組,預防施工中突然停電,保證降水正常連續進行。并配備小型潛水泵,明排雨季基坑積水。
5)深井抽出的混水,一律不允許排入道路雨水、污水管道,防止堵塞管道,同時要充分重視成孔泥漿的及時處理,防止污染施工環境。
版權保護: 本文由 沉降之家 原創,轉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nxkjtj.org.cn/bianxing/90.html
- 上一篇:你想了解的變形監測術語都有哪些
- 下一篇:深基坑變形監測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