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觀測點怎么測
基準控制網
對于普通的建筑工程而言,其在開挖基坑之前通常都會在相關的施工區域外布置好對應的觀測基準點,基于這些水基準觀測點構建獨立于建筑工程的水基準控制網,然后利用該水基準控制網測定建筑工程的高程初始值。

我國已經對水基準點的數量做出明確規定,要求建筑工程附近水基準點的數量必須大于或者等于三個,各個水基準點之間的距離不超過100m,在觀測過程中儀器設備后視水基準點數量必須大于等于兩個,同時還應該方便進行閉合驗校。
儀器測站
對于儀器測站已經有明確規范要求,尤其是對于精密水準測量。 進行觀測時的前后視距差務必控制在標準范圍中,對于一等而言前后視距差低于0.5m,對于二等而言前后視距差低于1m。
結合建筑工程設計時沉降觀測點的分布位置來安排儀器測站,所布置的儀器測站必須在視線長度要求范圍內。 最終的觀測精度以及觀測效率與儀器測站上布置的沉降觀測點數量之間存在緊密聯系,通常情況下沉降觀測點數量越多則觀測精確越高,同時觀測效率也會大幅度提升,因此為提升精度及效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盡可能多的安排觀測點。
觀測之前必須嚴格校驗儀器 i角,使其趨于零,盡可能降低由于儀器i角或者前后視距差引起的測量誤差最終導致降低觀測精度。 最后必須要注意,進行第一次沉降觀測點測量之后,必須標記好儀器測站,在后續沉降觀測點測量過程中,全部根據該儀器測站架設儀器進行統一布置。
觀測操作儀器
測站觀測規范流程中對于精密水準測量有著明確的要求,對于奇、偶站也都是區分對待的,首先利用測量儀器設備測量獲得相關的數據信息,然后對所得到的參數信息進行計算分析,可以獲得前后視基輔平均高差,這樣能夠很好的控制由于觀測時間不同步而導致的誤差。 然而該中方式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流程相對比較繁雜,尤其是奇、偶站操作程序還存在差異。
在具體操作時,如果觀測點和水基準點均位于合適部位,并且可以有效控制觀測時間不同步造成的誤差,同時能夠確保建筑工程沉降觀測測量精度的前提條件下,能夠結合現場具體情況合理調整操作流程。
數據處理
進行每次測量之后都必須做好相關的測量數據記錄工作,同時對獲得的測量數據,通過沉降觀測軟件處理之后進行計算分析,以明確說的數據準確性以及精度是否滿足相關要求,確認滿足要求之后采取平差程序來計算處理所有觀測點的高程,同時對沉降量進行計算并分配誤差。 基于建筑工程沉降觀測點測量相關特征,如果可以確保第一次沉降觀測點測量所得結果是精確的,就可以將該結果作為基準,來檢驗后續測量數據的精確度,并計算積累誤差,做好計算結果的記錄工作,仔細填寫沉降觀測成果表。 具體而言,核心步驟包括下述幾個方面:
①計算分析所有建筑工程沉降觀測點在此次測量中的沉降量,具體計算方式為此次觀測點測量的高程結果與前一次觀測點測量的高程結果之間的差值;
②累積沉降量的計算方式為上次累積沉降量與此次測量沉降量之和;
③沉降速率曲線的繪制,基于測量結果繪制載荷以及沉降量與時間之間的對應關系曲線;
④基于總沉降量的計算結果,畫出等值線示意圖。 必須要注意的是沉降觀測點通常情況下不會發生上升情形,若發現沉降觀測點測量數據值發生了上升情形,則不需要通過強制手段實施誤差分配,如果采取強制手段則會導致沉降點高程值發生扭曲,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則應該首先確認測量操作有沒有出現差錯,設備儀器精度是否滿足相關要求,若存在測量誤差則應該組織重新測定。
版權保護: 本文由 沉降之家 原創,轉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nxkjtj.org.cn/jishu/29.html
- 上一篇:沒有了
- 下一篇:沉降觀測誤差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