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煙囪傾斜與沉降觀測分析
大型煙囪自身荷載大,建筑基底面積小,在施工和運營期間,受建筑結構、荷重、外部應力及地質構造等多種因素影響,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沉降變形,為保障建筑主體的安全運行,必須開展建筑變形測量工作。煤礦工業廣場內的大型煙囪,受其他大型建、構筑物布局影響,大多只能建在狹小的院落內。而煤礦工業廣場受采煤、大量抽采地下水等多種因素影響,自身也存在沉降變形,在此特殊情況下,必須綜合采用多種高精度測量方法才能提高建筑變形測量精度。
工程概況
煙囪高45m,底部直徑4.3m,頂部直徑2.4m,為大型磚混結構建筑物,已建成投入使用約12個月。經監測,煙囪頂部較底部存在相當大數值的偏斜。為保證煙囪及礦井地面生命財產安全,需對煙囪主體進行高精度傾斜與沉降觀測,以明確煙囪的傾斜及沉降變形情況。
變形監測網點設置
煤礦工業廣場高程基點補2、補3經聯測檢查,相對精度滿足建筑變形測量需要。現存礦井近井點受煤礦采動影響點位誤差較大,控制點精度無法滿足傾斜觀測要求,為提高變形測量精度,決定建立假定坐標系統布設傾斜觀測平面基準網。傾斜觀測平面控制點布設K1~K8共8個,再在煙囪底部圓周和基礎上對稱位置、上下對應埋設沉降監測標志4對。煙囪主體及基礎監測點采用鋼質鍍鋅固定式標志,測點由沖擊鉆鉆孔埋設,標志主體埋入墻體深度100mm,用環氧樹脂AB膠固結,標志埋設牢固穩定,便于立尺和觀測。觀測時注意觀察水準尺圓氣泡是否居中,并保持水準尺處于豎直穩定狀態。
傾斜與沉降觀測實施
1、平面控制測量
根據現場環境條件,平面控制測量布設成K2~K4~K6~K7~K8~K2的閉合導線和K2~K1、K2~K3、K6~K5、K1~Z1、Z1~Z2的復測支導線(圖1)。
假定k2點坐標,并假定k2~k4方向坐標方位角,按四等導線測量要求進行觀測,閉合導線全長430.3m,方位角閉合差,坐標閉合差、,閉合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觀測精度滿足四等導線測量技術要求。
2、傾斜觀測
由于鍋爐房煙囪地處機電樓后的狹小院落,受建筑物遮擋影響,無法用儀器直接測繪出煙囪上下部中心或煙囪主體軸線以確定煙囪是否傾斜。經現場踏勘,采用精密導線和視準線切同等高度、邊緣位置測定煙囪頂部位置及圓心。利用復測支導線點Z1、Z2,測出煙囪底部外徑同等高度位置共10個點,交會出煙囪底部的中心坐標;依次于K1、K2、K3、K5、K7控制點架設全站儀,觀測煙囪頂部外徑最外邊緣水平角各6個測回,交會出煙囪頂部外徑平面位置和中心坐標,通過周期觀測進行比較可得煙囪的傾斜位移分量和傾斜方向。
3、沉降觀測
沉降觀測使用徠卡DNA03型電子水準儀按二等水準測量要求施測,從起算點補2開始,經過K6、K8、K1、CJ1-1、CJ1-2、CJ2-1、CJ2-2、CJ3-1、CJ3-2、CJ4-1、CJ4-2、K2的往返測水準路線,全長650m,8次初始及日常觀測往返測高差閉合差均小于1mm,滿足二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
傾斜及沉降觀測成果
經煙囪頂、底部中心初始觀測成果分析比較(圖2)
煙囪頂部中心相對底部中心向東南方向偏斜約239mm,偏斜方向坐標方位角約171°(表1)。
自實施沉降監測8個月以來,各監測點累計下沉最大3.8mm,各監測點累計下沉均在2.8~3.8mm之間,沉降監測點相對間未出現明顯沉降差異(表2)。
觀測成果分析
從8個月的周期觀測成果可知,煙囪頂部中心坐標互差最大9mm,最小6mm,坐標不符值在毫米級,不符值較小。各沉降監測點累計下沉最大3.8mm,所有監測點累計下沉均在2.8~3.8mm之間,監測點間未出現不一致性沉降或差異沉降,監測點在監測周期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1~0.04mm/d,煙囪主體已進入監測標準的穩定狀態。鍋爐房煙囪頂部中心與底部中心不同軸,煙囪主體不是正常的豎直結構狀態,煙囪頂部相對底部存在偏斜,在監測期內未發現煙囪有沉降加速和傾斜加劇現象。
版權保護: 本文由 沉降之家 原創,轉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nxkjtj.org.cn/jishu/58.html
- 上一篇:沉降觀測過程中常見問題和處理方法
- 下一篇:建筑物沉降觀測方案技術設計如何實現
相關文章
- 2018-12-18·建筑物變形觀測的內容有哪些?
- 2018-10-09·什么是日照變形觀測
- 2018-09-23·建筑物變形觀測資料有哪些